• 资治通鉴:无能领导受不了,普通领导被牵着走,厉害领导会利用

  • 发布日期:2024-09-02 14:09    点击次数:159
    管理、人性、财富、家学就看《资治通鉴》内部资料领取方式在文末回复【职场】了解宝书《职场避坑指南》《资治通鉴》第七十卷 魏纪二曹魏·魏文帝黄初七年(丙午,公元226年)【原文】帝初莅政,陈群上疏曰:“夫臣下雷同,是非相蔽,国之大患也。若不和睦则有雠党,有雠党则毁誉无端,毁誉无端则真伪失实,此皆不可不深察也。”【译文】明帝开始主持政事,陈群上书说:“大臣随声附和,是非不分,是国家的大祸害。但是,如果不和睦相处,则又各树党羽;必然互相仇视,无端诋毁、诽谤;无端诋毁、诽谤,造成真假难辨,这些都不可以不深入考察。”

    图片

    【解析】曹丕去世,曹叡继位,曹魏政权进入3.0时代。上面材料是陈群的对曹叡的谏言,但实际上司马光是把陈群一大段话给截取了这一小段。春秋笔法,避重就轻,六经注我,断章取义嘛,可以理解。这就要说一下司马光所处的时代背景。王安石变法期间新旧党争激烈,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大量保守派如司马光一样的人被贬出朝堂,更有甚者在新党的攻击下狼狈离开。恰好司马光写完《资治通鉴》在宋神宗最后一年,次年宋神宗去世,新帝继位,变法的派最大靠山倒, 但变法派还在朝堂上,司马光未尝没有以此夹带私货把变法派打成小人的意思。中国古代历史至关重要的几个群体,皇室、外戚、文官、宦官、士族、豪强、功臣集团。这些都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关键群体,至于百姓庶民,呵呵。而汉末三国乃至于魏晋南北朝就是士族的天下。在曹丕篡汉称帝时,为了向士族妥协,出台了九品中正制,陈群就是这个制度的创始人。咱们先捎带讲一讲这个。九品中正制是什么个东西,执行之后会变成什么样,我个人认为在能够混到朝堂高官的陈群不会不知道。或者说他知道,要的就是这个。但他却依然提出了这个东西就不得不说陈群的身份是士族,而且还是颍川士族的关键人物。陈群能搞出九品中正制你觉得他屁股是倾向哪边?这点很重要。任何政策的制定并不是谁提出来,领导觉得好就可以了,往往背后都是妥协、博弈、交易的结果,然后才会放在台面上走流程。你搞明白了这个再往下很多东西才通透。好,回到上面材料,陈群为什么会和曹叡上书说这个,咱们一点点深入。汉末的政治生态是宦官和外戚轮流干政,而士族则一直没有掌握到关键话语权。也正是如此,才会有袁绍设计揭开汉末大乱局,想把外戚、宦官一网打尽后创建以士人为主导的朝堂权力结构。至于皇帝,无论是雄踞河北的袁绍还是统一北方的曹操,其实都把他当做一个工具而已,甚至大有嫌弃的意思,可见皇权的共识已经被摧毁的差不多了。后来,曹丕篡汉,虽然有曹操的余威,但皇权经过曹操的践踏等于把皇权权威遮羞布撕毁的差不多。因此,属于曹魏的皇权的威严要重新构建,同时曹氏家族从合伙人变成独立股东,这个让原有支持曹氏的士族们多少是有点吃味的。我拿你当兄弟,结果你拿我当打工仔。所以,九品中正制与其说是让曹魏的妥协,倒不如说是士族集团希望皇权成为一种象征并不参与到具体决策,而国家治理的权力归于士族、士大夫、文官集团所有的一种长期策略。而这个也是一直以来历朝历代文官与皇权博弈的重点,希望限制皇权,把家天下框定在名义上的所有权,而实际上的所有权则在协助治理天下的文官和士大夫集团手中。由此再看陈群对曹叡说的那番话。夫臣下雷同,是非相蔽,国之大患也。记得之前有篇文章提到,如果你下面人对你都唯唯诺诺,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一点反对已经都听不到,这恰恰不是个好迹象。陈群这句话的意思大体也是这个。只不过陈群的角度两个,第一个是皇帝说话,下面都说是是是,这个不好,要有反对意见。另一个是从臣子结党的角度来说,如果下面意见一样,对皇帝也不是个好事。但窃以为,陈群的重点是上面,是给曹叡灌输一个概念,如果你提出个东西,下面的大臣都说好好,你要小心这个人有坏心思。如果曹叡信了这个鬼话, 那么曹叡还有什么支持者?限制皇权的内涵不就达到了吗?若不和睦则有雠党,有雠党则毁誉无端,毁誉无端则真伪失实,此皆不可不深察也。至于这一段,角度则是结党与平衡。任何事情一定分左中右,有分歧就一定会有意见、利益相近的抱团,于是派系就形成了。派系之间难免会有勾心斗角,这就是陈群说的“毁誉无端”。但从皇帝的角度来看,下面人要是抱团肯定不利于他,所以为了权力稳固已经会挑拨出几个派系内斗制衡,这就是帝王术。比如说,现在在播的《庆余年》,庆帝扶持二皇子和太子斗,扶持贺宗纬和范闲斗,总之就是不能一团和气,一定要有个平衡制衡。但问题是,皇权是稳固了,但对于国家就不一定了。陈群和曹叡说这个,内涵就是相忍为国,你别因为自己权力安全就搞得下面内斗,凡是得有个底线。但换个角度来想,要是下面和和气气,曹叡就难受了。【闲扯】陈群是士族,他说的那番话注定不会是对他所在的士族群体不利的,甚至是有利的才会如此说。所以,至于曹叡是把陈群这话听了几分这就不好说了。还记不记得之前我多次提到的观点,人的行为必然利己,或者说人是不可能做出伤害或不利于自己的事情。比如说陈群这话,你往深了想就是如此。如果浅一点,无非就是作为皇帝如何御下的表面问题而已,但历朝历代那些明君,对臣下才不会如此呢,一定是即能把帝王权术玩得溜,各种平衡限制都有,又能如臂驱使,让下面都为自己服务。但换个角度,作为下面人,他希望皇权如此把自己当猴耍吗?就算说什么尊奉皇帝、大政奉还、权归主上, 也不过是不希望权力掌握在某个权臣家族手中,而是希望权力在某个阶层内流转,并非是希望一切生杀决断都由皇帝来做。还是那句话,皇帝你做好象征吉祥物,治理国家我们来就行了。但从皇帝角度来说,他愿意自己如此吗?他甘心自己只做一个权力吉祥物而没办法口衔天宪、言出法随吗?皇帝只要在那个位置,必然会想办法搞集权收归权力,让权力为自己所用,或好大喜功或满足个人欲望。所以,看曹叡后面的所作所为,陈群这话显然没有听进去,或者说曹叡明白如何做才能够符合自己最大的利益。说一点比较现实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觉得别人应该如何如何做。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所觉得这些东西,更多是从我们当下角度出发,去构建对方行为,其本质上是希望对方按照咱们这样做了之后能够利于自己的,或者说你说的东西其实是打着利于对方的大旗来实现自身的利益提升。有点拗口,没关系,打个比方。你是员工,你认为老板应该多加工资员工积极性能上去,公司可以发展更好。就好比陈群大道理一套一套的本质却是限制皇权,却放权士族。不多解释,理解吧。但如果你真把你放在老板的位置上,你会发现所面临的情况、信息完全不一样,你想加工资,但成本不允许,你能加?甚至为了降成本你会把能砍都砍到极致,比如员工工资。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就像开头说的,你在那个位置,别人对你说的话,说为你好,能如何如何,背后一定包含小九九。这种事情是人性使然,你也没办法说人都应该大公无私,你能做的就是,接受这种人性的存在,然后看到背后的利益纠葛,最后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断,仅此而已。但就是这个东西,无能领导受不了,因为他们觉得下属就应该大公无私怎么能有私心呢?而普通的领导,虽然理解,但看无法看透背后的自身利益流转,最后反而被裹挟反过来和管理层讨价环节最终被抛弃。 真正厉害的领导,接受这种人性必然,然后利用这种人性为自己所用,俗称借力打力。所以说为什么领导难当,光就这一个就够你受了。PS:推荐一个优秀的历史类公众号,很多原创内容值得一读,喜欢的朋友可以加关注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